一用茱萸,将盐水拌均,炒燥,以备后用,庶无小毒。不恶寒反恶热,大便难,白虎汤。
凡汗下不解,足冷耳聋,烦闷咳呕,便是发斑之候。吐下之后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身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;久而成痿者,通用。
热邪传里,里虚协热,亦为下利。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又居于里,总谓之阴证也。
经云∶非徒无益,而反害之。后再加桔梗,煎一沸,热服为度。
心烦发呕,胸膈满,不欲食,寒热往来,小柴胡汗下后不呕不渴,头汗出,胸膈满,小便不利,寒热往来,柴胡桂姜汤。初入太阳膀胱受证,头疼,恶寒发热,腰脊强直,按至皮肤之上,下手便得,脉来浮紧有力,无汗,为伤寒表证。
均自脉沉发热,以其无头疼,故名少阴病,当无热,今反寒邪在表,但皮肤郁闭而为热,而在里无热,故用麻黄、细辛以发表间之热,附子以温少阴之经。阳明病,无汗,小便不利,心下懊者,身必发黄,五苓散加茵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