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琥曰:五苓散、茯苓甘草汤二方,皆太阳标本齐病,表里兼主之剂。物出无声,谓之吐;声物并出,谓之呕;声出无物,谓之干呕;干呕者,即哕也,以其有哕哕之声,故名曰哕也。
藏结之时时下利者,阴邪结于阴藏,而寒甚也。自术借桂上升,通阳之效捷,则气腾津化,渴自止也。
脉偏胜则病,脉和平则愈。喻昌曰:无少阴证,「但重乍有轻时」,六字,早已指明。
有初病即发热而恶寒者,是谓中风之病,发于卫阳者也。人发杀机,天地反复。
表阳密,则漏汗自止,恶风自罢矣。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,用以调和中气,即以调和表里,且以调和诸药;以桂芍之相须,姜枣之相得,借甘草之调和,阳表阴里,气卫血荣,并行而不悖,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。
程应旌曰:喘之一证,有表有里,不可不辨。服桂枝汤或下之,均非其治矣。